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

IPC與零售通路能否擦出火花?

近幾年從板卡轉型以數位電子看板為主的建碁,在2003年底做了一個突破行業的創舉,在台北內湖開設以「數位電子看板」應用情境為主的零售店,打破了IPC長期以系統整合商為主的業務模式,為IPC與零售通路創造了新的連結。

依據傳統思維,建碁這個動作的看好度並不高,畢竟目前IPC的主要銷售模式還是以B2B為主,應用導入過程,買賣雙方也需要不少互動及專業建議,跟零售通路的銷售模式有很大差異。IPC從工廠逐漸走入社會、家庭、個人等廣泛層面已是長期趨勢,但市場成長速度則取決於各類應用的創新及理解,藉由终端零售店將各種應用直接對外展示,以教育市場及加速客戶的認知與普及度,應該是建碁選擇開設零售店的決策考量。看好度也許不高,但建碁的決策卻開創很多想像空間。

從社會及產業長期發展趨勢來看,建碁非常可能是對的。物聯網被認為是未來10~20年科技業最重要的推動引擎,但物聯網並非一個產業,而是一個未來社會運作的型態或願景,真正運作於上的是各式各樣的智慧化服務與應用,而IPC則提供了各種智慧化所需要的設備。

物聯網目前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,環境、成本、產品、知識普及度、商業模式等各種條件都不夠成熟,因此,相關智慧化應用只能先從資源相對充足、專業知識高、對特定空間與環境享有獨立產權的使用者開始著手,政府及企業都具備這樣的特質,因此他們成為早期導入者,而這個階段的通路主要依賴各垂直應用領域的系統整合商。

例如:以智慧建築而言,住宅為主的大樓要實現智慧化的難度與成本就非常高,因為大樓本身的結構與環境可能無法支援,若要重新建構,成本如何分擔就是一個大問題,畢竟並非每個住戶都需要、也負擔得起,而這對供應商便形成一大困擾。反觀規畫中的新大樓或獨立使用的企業總部,障礙就少多了,只要建商及企業主有這個想法及意願即可著手進行。

但物聯網要確實落地,終究得落實到家庭、個人及社會的各個層面,而能直接對接個入及中小企業的零售終端點,就扮演著很關鍵的角色。只是這些零售終端點的發展,可能跟目前我們所認知的3C零售有些差異,空間上會更著重整體應用展示,服務內容方面也更強化規畫、諮詢及維修等不同功能,而非單純產品銷售,成為智慧化服務最後一哩的推手。

震旦集團的互盛是一家辦公室OA設備的終端銷售商,也擁有終端通路,這家公司正從傳統OA領域跨入智慧化辦公室的規畫導入服務,提供門禁、防盜、安全監控一直到OA設備的一條龍服務,顯示這種服務型態已有少數廠商開始嚐試。

而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,傳統社區型的家電零售通路雖然面臨3C零售賣場的強大壓力,但在智慧化服務最後一哩的概念下,反而提供這種通路很好的轉型契機;電信通路由於有網路基礎資源,同樣具有機會,但考量其人才背景,家電通路相對仍較具優勢。

雖然長期來看,建碁非常可能是對的,但就時間點而言,建碁這一步可能跨早了。但對其他IPC廠商而言,建碁的動作反而是種提醒,零售通路與IPC產業並非如同過去毫無交集,若依賴傳統直覺而立即判斷不可行,反而忽略了背後所代表的長期趨勢及意義——零售通路未來不僅可能成為IPC的關鍵夥伴,甚至IPC廠商直接經營零售通路也將成為一種選擇。開始好好理解兩者之間可能擦出的火花,將是IPC廠商在長期經營過程中要學習的新功課。

原文網址: C&V專欄-IPC與零售通路能否擦出火花?
http://www.digitimes.com.tw/tw/dt/n/shwnws.asp?cnlid=13&cat=10&id=0000367218_H6H1TNNB2NFMLJ7TJXHDX&ct=1#ixzz30zNdTU6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