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多家證券公司與市場研究機構的分析資料顯示:受到大陸推動產業轉型,工資水準有著顯著的提升,加深了企業對於採購工業自動化設備的需求,以求降低整體製造成本;全球金融海嘯過後,各地零售業者基於節省人力支出費用的想法,紛紛導入POS/Kiosk與數位電子看板…等設備取代傳統銷售、庫存與行銷管理作業;以及各國政府為了強化其電信、醫療、交通、電力…等雲端物聯網e化基礎建設,相繼投入大筆資金。
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影響下,全球工業電腦 (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;IPC)產業這幾年來在市場上一直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。知名研究機構VDC Research曾經預估,2007~2012年IPC產業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9.33%,其全球總產值在2012年將可望達到74.7億美元的水準。至於ETP與IBTSIC對於全世界2007~2012年IPC市場也有類似的數字預測(詳見圖1)。
圖1:2007年~2012年全球工業電腦板卡市場規模預估。資料來源:Electronic TrendPublications Inc.(ETP)、IBTSIC(台灣工銀證券投顧)
而所謂工業電腦,在早期僅指用於工廠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控制、監視與測試用儀器設備。但近幾年來由於光電、網路、軟體與資通訊技術的高度整合,現在工業電腦應用範疇也已逐漸擴及到人們生活各項層面。從日常可見的POS/Kiosk、博奕機、彩票機、車載電腦、醫療電子、自動提款機(ATM)、捷運讀票系統、數位電子看板(Digital Signage)…等裝置,到進階的智能交通、智慧電網、智慧家庭、智慧型大樓…等多樣化的雲端物聯網相關發展應用,處處都可見到IPC產品在其中的身影。
而根據ETP的資料顯示,IPC產品現在主要應用分別是在通訊領域(30.3%)、工業領域(28.1%)、醫療市場(11.9%)與航太軍工(17.3%)等,銷售市場則以北美和歐洲地區為主,亞洲居次。「不過由於利基於各別應用領域的業者眾多,即便是國際性IPC大廠,其市場佔有率也很少會超過10%」(詳見圖2)。
圖2:IPC產品應用領域分布。
產品客製化程度高 一旦進入產業鏈不易被取代
與個人電腦的狀況不同,IPC產品通常會是在工廠、商店、戶外與交通載具等這類充滿溼氣、溫差變化大的惡劣條件環境下進行某些特殊作業,因此不僅必須具備有耐用、防塵、耐撞擊、高穩定與抗電磁波等特性,還必須因應其下游端加值商(VAR)或系統整合業者(SI)所開出的規格要求,進行大量客製化的調整。
「由於IPC產品的銷售對象多是以SI或VAR為主,因此沒有一定的規格標準,生產規模不僅較小、樣式種類也更繁多、系統整合複雜性較高,無論是前置測試週期一般長達半年~2年,產品生產週期平均約為3~7年,都要比個人電腦來得更長。」這也就表示:客戶對於上游供應商要求重點往往並不是價格,而是其在長期供貨與售後維修服務方面的能力。一旦供應商的品質能獲得客戶所青睞而採用,即至少在未來2~3年內可取得穩定的訂單來源,而且也不容易被其他競爭對手自供應鏈中取代。
以台灣某家RFID加值應用系統開發商為例子,其所應用在智慧工廠領域的解決方案,便需要有後端IPC產品進行搭配,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應用項目。對此該公司總經理表示,在選擇相關的IPC配合廠商之時,其產品在整合性、穩定性方面的表現,以及是否後續有提供各項軟硬體套件與加值型服務就相當重要。
「由於我們現在所選擇的IPC業者與公司開發團隊一直保持長期緊密合作,並且可配合應用系統軟硬體環境及作業系統等方面需求進行調整,因此雖然產品平均價格成本較高,但是公司現在所開發的各項RFID應用系統,如光阻液瓶偵測系統、門禁管理系統、智慧型中控置物櫃、行動辦公室管理系統、電梯樓層控制管理系統…等,大部份都採用了該公司的IPC產品。」
跳離單板產品應用範疇 朝向垂直整合深化發展
從上述狀況可了解,未來IPC產業的業者將會逐步脫離一般通用型/標準型平台的產品發展模式,改而朝向各別垂直應用市場領域(如工業自動化、POS、車載市場、醫療市場、物聯網…等)的解決方案進行深耕。
由於各家業者所專注的應用領域項目不同,能滿足A公司需求的產品不見得在B公司也適用,這在無形之中不僅有效提高了新進業者跨入IPC產業的障礙,從而避免出現消費性產品市場中常見的削價式競爭,使IPC產業長期以來大至仍可維持25~40%的高毛利率水準,相較於一般個人電腦等消費性產品0~10%要高出許多。
因此近10幾年來台灣有不少業者也陸續在此一領域進行長時間的經營投入,如研華(1983年)、飛捷(1984年)、艾訊(1990年)、凌華(1995年)、威達電(1997年)、伍豐(1995年)及廣積(2002年)…等,都分別憑藉其所累積的經驗曲線、成本領導與彈性營運模式等優勢,在工業自動化、POS、醫療市場、車載市場、網路通訊等應用項目有著不錯的表現。
工業自動化及物聯網需求強勁 成IPC成長動力
全球IPC產業的發展方向,隨著各家業者所推出解決方案應用範疇的不同,大致可區分為醫療、影像監控、網路通訊應用、工業自動化與環境控制,以及包含零售/娛樂/金融…等項目的服務業領域這5大項目。其中工業自動化與環境控制領域由於是傳統IPC產業發展主軸所在,其相關應用項目,如工廠、電廠、建築物監控與大眾運輸系統…等部份,在IPC產業所創造的全球產值中仍佔有相當大之比重,因此對於未來IPC產業發展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主導地位。
「特別是大陸在其經濟快速成長之後,薪資成本與缺工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,以往憑藉龐大廉價勞動力所創造的產業優勢正逐步消失中,為了降低產品成本及提高製造品質,現在全球各大製造商對於工業自動化的需求因而大增,也連帶著帶動了全球IPC產業的急速成長。」根據VDC估計,此部份每年的成長率可高達5%以上。
除此之外,現在世界各國對物聯網建設的高度重視,也同樣會驅動IPC產業產值的增加。如美國在2008年所提出的「物聯網振興經濟戰略」,是以推動感測技術與相關智慧型基礎設施的建置為主要內容;至於歐盟的「物聯網行動計畫」,即強調要廣泛應用RFID來建構其資訊網路基礎架構;而日本的「i-Japan國家藍圖」,則希望在原u-Japan計畫的基礎上,再增加電子化政府業務與社會資訊服務的應用。
「要實現這些項目背後所需要各式網路基礎設備,如數位看板、攝影鏡頭、RFIF標籤/讀寫器、條碼和條碼識讀器、生物感測器、傳感器網路/感測器閘道,無一都不與IPC產業有著極大的關聯。」
單以大陸市場為例,根據賽迪顧問的資料顯示,因為物聯網的建置而為業者所創造出的商機,在2011年便已高達人民幣2,000億元,到了2015年更將可望成長到人民幣7,500億元。「無論是就規模或成長率都相當驚人。」有業者就指出,物聯網於人們一般生活、消費、電能、醫療及交通等領域上的各項應用,將在未來15年成為IPC產業的主要成長動力。
來源:DIGITIMES中文網
原文網址: 自動化、物聯網及數位看板 將成IPC成長動力
http://www.digitimes.com.tw/tw/dt/n/shwnws.asp?cnlid=13&id=0000286034_BDWL7WDY46QRBP3MYDVBK&cat=30#ixzz1yPu0y7S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