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

日本科技業者衰落的六大原因

日本最大科技龍頭「索尼」,近來登上媒體版面的新聞多屬負聞,而其他日本科技業者也逐漸走下坡,科技網站CNET專欄作家Brooke Crothers曾在1983年至1993年旅居日本生活,見證了日本各大科技公司的成功興盛,不但設計出精美產品,還有出色的製造工藝,但這一切還是無法挽回衰敗的這一天到來,Brooke Crothers歸納了六點原因。

1. 停在漸進式、而非破壞式創新:日本制度並不適合培育只專注某一類產品的小型企業,像是只生產iPhone和iPad的公司(蘋果在推出iPhone,規模也不像今日),或者是指生產麥金塔、康柏電腦(Compaq PC),還是只採戴爾經銷模式,因為日本經營者只注重的科技改良,因此發展的多為垂直整合類型的企業,到今天依然如此。

2. 過於傲慢:這並不是自豪,在日本親身體驗到的是沒有理由的自大性格。日本人根本不把英特爾、康柏、戴爾,或是微軟等公司放在眼裡,因為他們認為在消費性電子市場,這些企業無法和索尼、東芝、日立和松下等日本業者一較高下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索尼創辦人盛田昭夫(Akio Morita)對日本產業的優越自滿。

3. 錯失PC革命:索尼、松下和日立等公司,都將心思花在磁帶、攜帶型音樂播放器、以及播放設備的量產,當然還有類比電視,因此錯過八零年代後期的PC數位革命;日本企業對行動消費領域的數位革命反應實在太遲鈍了。

4. 造物論(Monozukuri):這是日本製造業的信念。製造業的確對任何一個經濟體都很重要,美國也不例外,不過日本企業有時候是為了製造而製造;這樣的做法短期內可能有效,但是長期下來卻是注定失敗。業者可以長期生產某一款類比電視,但只能撐到其他業者推出更好且更便宜的產品。曾是LCD生產龍頭的夏普,現在也要富士康的幫助了,也代表著夏普在LCD製造戰爭中失去了競爭地位。

5. 輕忽軟體:日本企業從來沒有認知到軟體的重要,也不懂該如何整合硬體和軟體,其實這也是造物論(Monozukuri)發展的必然結果。Brooke Crothers在日本的深刻體會:軟體真的不重要,只關心硬體。

6. 島國思維:日本企業是消費市場獨特性的背後那雙推手。當然,每一個市場都有獨特所在,但是日本企業總是會針對日本用戶生產特殊規格的產品,例如智慧型手機。一樣的,這樣的策略只在某段時間內有效,當蘋果等企業進入日本市場之後,日本消費市場的「獨特性」就消失無影蹤了。

數位時代網站|撰文者:許凱玲編譯發表日期:2012-04-23

出處: 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cid/0/id/22940

英文原文:http://news.cnet.com/8301-13924_3-57414373-64/sonys-fall-and-japans-hang-ups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